独家专访诺贝尔经济学评委会委员约翰·哈斯勒
独家专访诺贝尔经济学评委会委员约翰·哈斯勒
<p> 独家专访诺贝尔经济学评委会委员约翰·哈斯勒,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已尘埃落定: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文·罗斯(Alvin E. Roth)与罗伊德·沙普利(Lloyd S. Shapley)因“稳定配置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”而摘得第44届诺贝尔经济学。</p><p> 近日,诺贝尔经济学评委会委员约翰·哈斯勒(John Hassler)教授在上海接受了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的独家专访,为我们“解密”诺贝尔经济学。</p><p> 科学性与原创性兼备</p><p> 第一财经日报:作为诺贝尔经济学评委会委员,你能否谈谈这一备受瞩目的项的具体评选过程?</p><p> 哈斯勒:诺贝尔经济学评委会共有10名委员,我是其中之一。我们提出人选,然后提交给皇家科学院,科学院由四五百人组成,覆盖从物理、化学到社会科学等各领域。他们将做出最后决定。我们有一群“神秘”的提名者,我不能告诉你有多少人,也不能说他们是谁,但每年全球都会有多名教授来提名,每年我们都会在全球范围内收到数百个提名。当然,作为评委会委员,我们也可以提名,也可以被提名。</p><p> 日报:你们如何评估一项研究的贡献?</p><p> 哈斯勒:我们强调科学性,所以一项贡献必须被整个经济科学界视为非常重要,同时也要兼顾原创性。我认为,到目前为止我们很好地完成了工作,如果没有的话,这一项的声誉会下降。</p><p> 项只会颁发给对科学作出贡献的人,不会受到问题和当前“热点话题”的影响,诺评委会也不会试图影响研究方向。通常,从作出贡献到获之间会有一段很长的“消化期”。诺贝尔的“经济学”定义是广泛的,包括跨学科领域的所有“经济科学”。也不会考虑候选人的性别、国籍和年龄。</p><p> 日报:这完全是一个主管的评判过程而没有任何量化指标吗?</p><p> 哈斯勒:近几年来,我们做出了一些改变:评委会愿意将项授予具体的研究贡献,例如,罗伊德·S·沙普利做出过很多研究,我们从中选择了一项我们认为最值得获的具体贡献,而过去的项很多颁给了那些作出多项重要贡献的人,所以其实是颁给个人而非这一本身。所以随着时间改变,评标准也会有所改变,但还是由评委会和科学院来做出他们自己的判断。我们并不用那些半客观的指标来衡量,例如发表的论文数、被引用的次数等。</p><p> 日报:今年的项颁发给了埃尔文·罗斯和罗伊德·沙普利。</p><p> 哈斯勒:今年的项由两部分组成:沙普利的稳定配对理论(matching theory)以及罗斯对市场设计理论的应用。在沙普利的配对理论中,“稳定配对”(stable matching)是个关键概念,他的理论解释了结果如何取决于选择程序,为构建能够产生稳定配置的程序提供了科学方法。而罗斯则用市场设计理论完成了包括肾脏捐赠匹配网络、纽约市高中入学系统,以及医学院毕业生住院培训分配系统等实际应用。</p><p> 日报:罗斯和沙普利是两位在理论和实践领域相辅相成的获者。历史上来看,是否只有1974年的项颁给了两位持截然相反观点的经济学家?</p><p> 哈斯勒:是的,那是一个罕见的特例——哈耶克在1974年和缪尔达尔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。我也还没看到这份纪要,如果看看当时他们是如何做出这一决定那会非常有趣。不过很快我们就能看到了,50年保密期很快就会结束,每个人都能看到。</p><p> 日报:我们看到如今摘得经济学桂冠的多数还是美国人。你也说过,评过程并不考虑国籍,只看学术贡献。那么你对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有何?</p><p> 哈斯勒:最基本的是,把大量精力用在研究上,确保与世界主要机构和国内机构多进行互动交流,允许年轻的研究人员对年提出反对意见,不要拘泥于级别问题。美国人在这些方面都做得相当好,不过中国在这些方面也正在改善,所以我对中国抱有很大希望。</p><p> 金融与实体经济互动研究迅速升温</p><p> 日报:尽管诺贝尔经济学不会考虑到和热点话题,但你认为在危机爆发之后,近几年来的经济学研究是否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?</p><p> 哈斯勒:当然。最明显的一个趋势是对金融系统和实体</p>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